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能穿针引线、也能“公主抱”…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还有多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07:57:00    

今年以来,我国人形机器人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大模型的催化下,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而与此同时,很多人也在期待,人形机器人能够成为家庭一员,为我们承担一些家庭保姆类的服务。那么人形机器现在究竟发展怎样,距离进入家庭还有多远呢?

杭州一家机器人企业的终极目标,是训练出可以进入家庭环境的智能保姆机器人。现在他们的机器人小智已经可以脱离人的操控,执行往透明玻璃杯里倒牛奶的任务。

然而,这距离工程师们的理想预期,还差得比较远。比如小智会经常把水倒洒,而外部环境的变化,比如杯子的摆放位置、尺寸型号,甚至是瓶口角度,都会影响机器人执行指令的准确性。与此同时,小智还存在视觉局限,不能实现往不透明杯子里倒牛奶的动作。

接下来,工程师们还要对机器人进行继续优化。然而,对于机器人进入家庭的目标而言,倒牛奶只是万千需求中的冰山一角。工程师们还在训练机器人制作三明治、拌水果沙拉、用微波炉热玉米、整理脏乱桌台、熨衣服叠衣服等家务技能。

为了让具身智能机器人加快进化,加速训练和数据采集至关重要。上海张江就有一家具身智能“数据工厂”,专门采集海量实操数据,再结合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加强训练,让机器人更聪明。这个数据工厂共有100余台数采机器人,单日产能超过5万条高质量的具身数据。

实际上,除了训练数据短缺,很多训练数据难以共享通用也是制约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的一个难题。今年3月,一个名为“格物”的新一代具身智能仿真平台在上海发布,新的智能平台可以实现一套代码覆盖百余款机器人。

当然,仅有聪明的大脑还不足以让机器人达到进入家庭服务的要求,拥有一个结实、灵活而又安全可靠的身体,同样重要。

人形机器人是技术集成度极高的产品,作为末端执行器,灵巧手具有高度灵活性和精确控制能力,是人形机器人实现精细操作的关键部件。如果说机器人是自动化的“最后一公里”,而灵巧手则是机器人的“最后一厘米”。

北京一家专门研发灵巧手的企业生产的灵巧手不仅能稳稳抓起十公斤的哑铃,还能捏住细小的针线,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完成穿针引线,还可以操作电钻,在木板上精确钻孔。

如今,他们的灵巧手产品已经在全国20家工厂的车间里得到应用。一些功能强大的灵巧手,已经初步显示出超越人类的功能。北京另一家生产灵巧手触觉传感器企业,能够让灵巧手隔着包装纸,凭借2秒钟的抓握触摸,就能精准分辨里面物体的材质是塑料还是橡胶。

添加了触觉传感器的灵巧手可以轻松拿放生鸡蛋,让抓握力度时刻保持平衡状态,保证鸡蛋毫发无损。它还可以轻松抓起软塌的豆腐、果冻,还有易碎的薯片、蓝莓等食物,还能轻松从纸抽里抽出易破损的纸巾。这些考验的正是灵巧手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对环境物体的细微感知功能。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发的机器人可以轻松实现特定位置80公斤以下重量人体的“公主抱”和转移。眼下,他们正在研究提升触觉感知、智能皮肤、碰撞安全。安全始终是他们最看重的一项指标。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刘吉晓:我们的目的就是保证即使是视觉失效了,与人发生接触了,机器人也要第一时间响应感觉到碰撞、感觉到接触,从而让机器人停下来。

刘吉晓告诉记者,他们整个团队在机器人方面的研发,都是以机器人未来进入家庭,成为一名合格的保姆为目标。随着不断的优化和迭代,他们的养老护理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的时间可能也不会太久。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郭士杰:五年以后,我坚信人形的多功能护理机器人会陆续走进家庭,它不是立即所有的功能都实现了,它有一个过程。

来源:央视财经

相关文章

    能穿针引线、也能“公主抱”…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还有多远?

    今年以来,我国人形机器人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大模型的催化下,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而与此同时,很多人也在期待,人形机器人能够成为家庭一员,为我们承担一些家庭保姆类的服务。那么人形机器现在究竟发展怎样,距离进入家庭还有多远呢?杭州一家机器人企业的终极目标,是训练出可以进入家庭环境的智能保姆机器人

    第六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进行中,原地高抬腿、俯卧撑等运动指标纳入监测范围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颖 王琼2025年,随着“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的实施,“全民减重”“全民健康”备受关注,成为全年龄段关注热点。你的身体素质怎么样?能打几分?目前,第六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正在全国各地展开。这个五年一次的国民体质大监测,被称为“国测”,最新“国测”数据计划于今年11月对外发布。

    第三届“岭南杯”中国经济发展案例分析大赛总决赛在中大举办

    4月20日,第三届“岭南杯”中国经济发展案例分析大赛总决赛在中山大学南校园举行。中大岭南学院院长林建浩教授强调,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具有时代价值,要以合适的策略与路径进一步发挥和复兴案例分析的研究范式。他指出,在党和国家现实需要与高校育人使命的双重驱动下,“岭南杯”中国经济发展案例分析大赛应

    雄安新区启用全国首个近零能耗智能场馆

    科技日报记者 陈汝健在雄安体育中心,机器人为儿童足球赛开球。科技日报记者 陈汝健 摄记者4月18日获悉,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完善雄安新区公共服务的关键项目,雄安体育中心日前正式启用。该中心是国内首个实现近零能耗、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的体育综合体。据介绍,这座生态与科技共塑的体育建筑群,以体育场、体

    “中国童车之都”焕新记——平乡自行车童车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故事

    4月14日,河北恒驰车业有限公司员工在赶制出口巴拿马的童车。 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在平乡县,每小时有近4万辆自行车及童车产品发往世界各地。这里,被誉为“中国童车之都”。全县拥有自行车童车上下游企业8000多家,自行车童车产量占国内市场的50%、国际市场的40%,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