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是我国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打疫苗防疾病保健康”。预防接种是防控传染病最有效、最具成本效益的手段,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关键一环,我们每个人均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应该了解、注意哪些疫苗接种的重要事项?《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预防接种宣传核心信息(2025年版)》已发布,赶快转发、收藏吧!
疫苗是预防、控制疾病和保护健康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接种疫苗,不仅能够保护个体健康,还能阻断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接种疫苗的获益远远大于感染疾病造成的风险。疫苗接种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每一个人的接种行为都在为整个社会建立更强的免疫屏障做贡献。
预防接种成效显著,全球于1980年消灭天花,我国持续维持无脊灰状态,我国1—4岁儿童中的乙肝流行率从1992年的9.67%下降到2020年的0.30%,主要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降至历史最低发病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来源于预防接种。
免疫规划疫苗是指居民应当按照政府规定接种的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居民提供。
监护人应当切实保证适龄儿童按照规定及时接种免疫规划疫苗,保障儿童健康成长。预防接种证要保管好,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如有漏种,需要及时补种。
接种疫苗应提前了解接种流程和注意事项,接种前应如实告知接种人员自己或受种人的健康状况,接种后需留观半小时。
接种疫苗在保护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儿童出生后应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青少年、成人、老年人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疾病。
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按照知情自愿的原则,是对免疫规划疫苗的进一步补充,可以使受种者获得更全面的免疫保护,预防更多疫苗针对疾病。
接种疫苗是安全的。疫苗在上市使用前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程序,从而保证上市获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疫苗接种过程中,预防接种工作人员遵循科学、严格的工作规范,确保接种安全。
从官方渠道获取疫苗接种信息,主动接种疫苗,自觉抵制谣言,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辽宁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机制目前转变为“基础保险”加“补充保险”体系,鼓励受种方本着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参加补充保险,从而在发生异常反应时获得基础保险之外更高水平的保险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