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党建引领聚合力 实干奋进开新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5:58:00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并规定省、市、县三级党委也组建社会工作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2024年4月12日,中共肇庆市委社会工作部正式挂牌成立。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偏爱奋斗者。回望过去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社会工作系统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社会工作会议精神,鼓足信心、锐意进取、笃行实干,牢牢把握“指挥部”“开发区”工作定位,聚焦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凝聚服务群众工作等职责任务,积极探索新时代社会工作的路径方法与实践模式,展现了新风貌、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新时代肇庆社会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行,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党建引领

新兴领域增添“红色引擎”

一杯热水,让外卖员解了渴;一把椅子,让快递员歇歇脚;一个微波炉,让网约车司机吃上了热饭……24小时不间断的便民服务,正在去年设立的鼎湖区桂城街道丽港新天地南门暖新驿站里上演。“这个驿站设施齐全,服务很暖心,很贴心!”面对这一满足户外劳动需求的举措,在暖新驿站里休息“充电”的群众纷纷点赞。

近年来,新兴领域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做好管理服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新兴领域健康发展,成为社会工作的新任务、新挑战。一年来,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健全组织体系建设,优化提升凝聚服务,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持续加强党的“两个覆盖”。修订完善了“两新”工委工作规则,将“两新”工委成员单位由19个增加到26个,推动成立市属行业党委和新建新兴领域党组织,进一步从“点线面”上强化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统筹协调能力,压实“管行业也要管党建”责任,扩大组织体系建设。指导选派350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服务联系非公企业、社会组织,指导推动发展党员、孵化党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以丰富优质服务聚“新”暖“新”。暖新驿站覆盖城乡并全部上线百度地图,在休息、充电、饮水等基础服务上延伸法律咨询、诉求收集处理、健康指导、技能培训、儿童托管等内容,为新业态就业群体提供一个累可歇脚、渴有水饮、伤可用药、遮风避雨、充电增值的“幸福港湾”,把关心关爱送到新就业群体心坎上。

凝“新”融“新”发挥作用。统筹推动鼎湖、高要、怀集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新建4个产业链党委,全市22个产业链党委串联千企万匠共绘发展蓝图。充分发挥“党建+业务+人才”的矩阵作用,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促进企业与行业良性发展。组织开展“千会万企”助力“百千万工程”“百会帮百镇 万企兴万村”等活动,为25家企业提供授信资金7.32亿元,引导市直“两新”组织开展植树活动近1000场、植树1.5万多株,全市新兴领域组织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绿美肇庆生态建设,为肇庆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组织39名新就业群体人员作为行风政风监督员参与行业治理,200多名新就业群体加入志愿服务队参与基层治理和服务活动100多场,把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变量”转变成“治理力量”。

提质赋能 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

去年,端州区城西街道出头社区推行“1号议事日、3号理财日、每周五活动日、15号学习日、月末建言日”的“五日制”工作法。该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伍勇锦介绍,社区主动倾听和收集居民群众意见建议,让社区治理更贴近群众需求,让居民“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聊”。受益于“五日制”工作法,该社区先后进行了智慧停车、安装管道燃气、完善消防供水管网等项目,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是市委社会工作部的一项重要职责。一年来,全市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全力推进,以党建“一条线”牵引基层治理“千条线”,激发基层自治活力,推动形成权责清晰、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群众满意的基层治理新局面。

坚持为基层减负赋能,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市委社会工作部梳理21项村级组织协助政务服务事项,推动各县(市、区)完善政务服务清单;组织开展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专项整治“回头看”,全市清理不符合标准规范的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室内外挂牌5960个;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市级明确村(居)委会可出具证明事项8项、不应出具证明事项29项,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把精力放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上。

扩范围凝聚工作合力,强基础提升治理效能。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感知民生的“温度计”。市委社会工作部紧扣“两社三中心”建设要求,创新实施党建引领“‘肇’亮邻里+”项目,项目试点从去年17个扩大到今年50个,通过织密组织体系、推行“五日制”工作法、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建设有温度的邻里服务场景、开展“邻里互助”活动等,推进现代社区培育工程和熟人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促进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动党建引领各类社会力量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市委社会工作部在推动构建“13331”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中聚焦激活自治内生动能,加强对全市1560个村(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指导,健全“一约一会一室”工作机制,推进村级组织及村干部带领村民群众将工作重点放在村级发展、治理和服务上,发动“五老”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创新社会工作观察制度,通过观察工作拓宽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广泛收集民意,聆听百姓的声音,掌握基层群众急难愁盼的热点、难点和堵点问题,扩大社会力量参与治理的范围,有力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凝心聚民 唱响服务群众“主旋律”

“志愿者帮我理了头发,还免费帮我量血压、按摩肩颈,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2024年10月11日,四会市民、68岁的李丽君来到“情暖重阳 爱满集市”四会市主题志愿服务便民集市活动现场,对志愿者们的贴心服务赞不绝口。

社会工作面对群众广泛、联系群众密切、服务群众直接。一年来,市委社会工作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抓实抓细群众服务工作,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

回应诉求、化解纠纷,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大力实施“信访工作法治化强基工程”,开展“春雨润民心,信访解民忧”和“焕发包公文化新动能,打造源头治理新‘枫’貌”两项主题活动。信访及时受理率保持100%,信访途径一次性化解率98.7%,工作质效稳步提升,实现了“三量下降五率领先”的良好局面。

倾听民声、了解民情,人民建议征集架起“民心桥”。健全汇集民智、化解民忧的体制机制,搭建“四级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建议征集“五进”活动,积极搭建“线上+线下”平台,线下依托1500多个征集站点,运用社会工作观察制度开展“面对面”征集;线上开通“肇庆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并开设专栏开展常态化征集,整合全市现有线上平台资源,为群众提供全天候24小时的建议渠道,切实把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助发展、惠民生、促和谐的“金钥匙”。

擦亮品牌、打造队伍,用心用情做好志愿服务。构建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体系,打造社工和志愿服务特色品牌,积极推动解决社会工作领域群众“急难愁盼”。常态化开展“一月一主题”便民集市志愿服务活动50场次,吸引7000多名群众参与,营造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见”的浓厚氛围。积极做好第十一届市运动会、广府文化庙会等志愿服务工作,为全市重大赛会活动保驾护航。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7个项目入围广东省“益苗计划”支持项目,肇庆四会市碧海湾义工协会、肇庆市“小包”志愿讲解项目、肇庆高新区大旺街道龙湖社区获得参加全国“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推荐资格。抓好志愿服务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开设“社工大讲堂”“志愿服务大讲堂”等课程培训,有效提升社工和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风好正扬帆,奋楫再远航。2025年,全市社会工作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社会工作会议要求,继续以铺路石的勇气、探路者的锐气,持续加强自身建设,抓好各项重点任务落实,提升全域社会治理效能,为肇庆加快崛起为珠三角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的门户枢纽提供强有力的社会工作保障。

“数”看

社会工作这一年

●推动成立快递、交通运输、物业服务3个市属行业党委。

●全市新建党组织37个,其中新建3家互联网企业党组织,实现互联网企业党组织3年来增长“零”的突破。

●全市“三新”领域新建基层工会组织461个、团组织45个、妇联组织(含女职委)263个。

●新建“暖新驿站”16个,累计建成“暖新驿站”63个,开展暖“新”活动200多场,服务新就业群体超4.5万人次。

●新建4个产业链党委,共成立产业链党委22个,服务链上企业2879家,覆盖就业群体56万人。

●“‘肇’亮邻里+”项目共征集群众意见建议866条,解决居民间矛盾纠纷710件。

●市县两级共设30个社会工作观察站(点)、首批选聘94名观察员。

●截至2024年12月,全市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数量已达到17.7人。

●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超96万人,增长7.5%,志愿服务站(点)1924个,打造市级专业志愿服务队25支,打造社工和志愿服务特色品牌项目50余个。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4032人,累计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4438人,增长19.9%。

来源: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通讯员 林俊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