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准治疗是肺癌治疗的核心,也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近日,强生公司旗下创新肺癌治疗药物锐珂(埃万妥单抗注射液)正式在华上市。锐珂与卡铂和培美曲塞联合给药,获批用于经检测确认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ex20ins)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
在业内专家看来,这也意味着,中国EGFR ex20ins突变晚期NSCLC患者在一线治疗阶段将正式告别“纯化疗时代”,进入靶向联合治疗的新阶段,有望重塑我国肺癌治疗格局。
中国学者主导全球多中心研究
肺癌作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首位的恶性肿瘤,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常见的ex19del和21外显子L858R常见突变外,EGFR ex20ins成为第三大突变亚型,约占所有EGFR突变患者的2%-5%。
上海市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周彩存教授表示,长期以来,EGFR ex20ins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成为了悬而未决的难题。我国NSCLC患者整体五年生存率约20%,而EGFR ex20ins患者甚至不足10%。长期以来,这类患者的一线治疗面临着巨大挑战,临床多参照无驱动基因突变患者的治疗方案,采用传统化疗或EGFR-TKI药物,但疗效有限且预后较差。研究显示,其中有25%-40%的EGFR突变患者因病情快速进展而失去二线治疗机会。
随着锐珂的获批上市,这一治疗困局终迎来转机,EGFR ex20ins晚期NSCLC患者首次拥有了针对性的一线治疗方案。而PAPILLON研究的全球牵头研究者正是周彩存教授,他带领团队完成了这项被誉为“Game Changer(破局者)”的研究,确立了埃万妥单抗联合化疗作为EGFR ex20ins突变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更让中国学者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越来越响亮的"中国声音"。
与此同时,药企和临床学者的紧密合作正形成良性循环。他表示,“从锐珂的研发到临床转化,药企与临床专家的深度合作,为全球肺癌诊疗提供了新范式。”这种协作模式不仅加速了创新药物的可及性,更推动了中国临床研究质量的全面提升。随着更多创新研究的开展,中国肺癌治疗领域将为全球肿瘤诊疗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联合疗法引领,迈向长生存
随着锐珂(埃万妥单抗注射液)在EGFR ex20ins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的成功应用,周彩存教授对其未来发展充满期待:"该药物已经确立了一线治疗标准地位,但我们的探索不应止步于此。“
在临床应用层面,周彩存教授特别强调给药方式的革新:"当前静脉给药方式仍存在诸多不便,我们期待皮下制剂的研发突破。未来,患者有望像使用胰岛素那样实现居家自我给药,这将大幅提升治疗便捷性。"
与此同时,埃万妥单抗在更广泛的EGFR突变患者治疗中也展现出了巨大潜力。根据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上最新公布的III期MARIPOSA研究数据显示,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一线治疗EGFR常见突变NSCLC患者,在总生存期(OS)方面取得了阳性结果,表现出具有统计学及临床意义的显著改善,相较奥希替尼,中位OS改善幅度将超过一年。这一突破性结果进一步确立了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在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中的新标准治疗地位。
对此,周教授介绍,“EGFR突变的病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奥希替尼,这是全球标准治疗;另一组使用埃万妥加兰泽替尼进行比较。我们之前看到的是,用上埃万妥加兰泽替尼后,病人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明显改善,今年还看到了总生存期提升至少一年以上。‘至少’是因为还尚未达到预设的主要临床终点,也就是说参加研究的患者还在继续生存。”
随着MARIPOSA研究数据的发布,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组合有望成为首个在EGFR突变晚期NSCLC一线治疗中相较于当前第三代TKI标准治疗显示出明确总生存期获益的治疗方案。这一突破不仅极具创新性,更可能重塑未来肺癌的治疗策略,带领EGFR突变患者迈入长生存获益的新阶段。
谈及埃万妥单抗未来的更多临床应用拓展,他表示,基于其独特的双靶点作用机制,埃万妥单抗的应用前景可能远超肺癌领域。"由于EGFR/MET靶点在头颈癌、食管癌等多种肿瘤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款药物具有广阔的跨瘤种治疗潜力。我们正在积极推动相关研究,期待能为更多类型的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基因检测助力肺癌精准治疗
从肺癌患者治疗本身来看,如何高效、精准地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基因突变是提供更加精准治疗方案的前提。而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精准医疗技术的进步,通过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如携带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基因检测是实施肺癌精准治疗的必经之路。"周彩存说。在肺癌诊疗领域,基因检测已从晚期患者的"可选项目"转变为所有分期患者的"标准配置",这一转变标志着我国肺癌诊疗正式迈入精准化时代。
周彩存教授用生动的比喻解释道:"如果把肺癌治疗比作一场战役,那么基因检测就是我们的'侦察兵'。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有效帮助医生识别出EGFR、ALK、ROS1等关键驱动基因,为后续的治疗指明方向。"他强调,现代肺癌治疗已经发现了十几个重要靶点,因此在精准检测的基础上一定要精准治疗。盲目使用靶向药物不仅无法奏效,甚至可能加速病情恶化。
“肺癌精准治疗的方式,让患者活得越来越长,正逐步朝着慢性病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可以预见的。”周彩存教授表示,“下一步,我们需要找到更加精准、更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如果能够找到,那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也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包括药企、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专家的紧密合作,全面了解肺癌的发病机制和耐药机制,让更多肺癌患者拥抱治愈的希望。”